2023青島棚戶區改造
棚戶區改造是惠及民生的大事、好事,今年以來,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堅決貫徹青島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積極探索實施路徑,創新“一線工作服務、一線了解情況、一線解決問題、一線化解矛盾”工作方法,有力推動了青島市棚戶區改造工作進展,今年計劃啟動棚戶區改造15031套(戶)、基本建成16466套,截至目前已全市現已開工7642套。
在位于西海岸新區王臺舊村改造二期棚改項目施工現場,上百名施工人員和大型塔吊正在作業,現場一片熱火朝天。
2023年,青島計劃啟動棚戶區改造15031套(戶)、基本建成16466套。截至目前,計劃開工項目已全部完成征遷協議簽訂工作,已開工7642套,開工率51%;基本建成9326套,完成率57%。爭取中央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專項資金1438萬元,發放棚改專項債券資金63.2億元,有效保障項目順利推進,提前完成一季度“開門紅”工作任務。
下一步,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將深入貫徹落實青島市2023年度動員大會精神,統籌棚改工作各個環節,比實干、亮實績,在項目一線樹標桿、當表率,切實做到縱向有位次、橫向有貢獻、全面有作為,保質保量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青島又將進入大拆遷時代?
城中村改造進入高潮
今年是青島實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方案的第二年,按照“一年重謀劃、兩年快起步、三年見成效、五年大變樣”的目標,今年將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近日,青島市召開2023年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攻堅行動主題系列發布會,其中提到:
2023年計劃推進城中村改造項目85個,計劃完成投資175億元,其中:新啟動項目19個,計劃年度完成投資31億元,惠及居民1.46萬戶;續建項目66個,計劃年度完成投資144億元。
尤其是張村、河西、鹽灘、東南渠、十梅庵等市區的城中村改造,可以提供大量的可開發土地,進一步緩解市區土地、新房緊張的局面。
筆者前段時間去了一趟張村,那邊簡直已經成了一個大工地,這在青島市區已經很少見了。

02 棚戶區改造有抬頭之勢
我百度搜了下,發現棚戶區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不一樣:棚戶區改造,是指對城鎮危舊住房、環境條件差、房屋質量不合格等,進行的征收拆遷;而城中村改造,是指對因城市的發展、而逐漸被納入城市管理體制內,或是被城市包圍、而形成的房屋,進行的征收拆遷。
自從國家2018年發布《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后,舊改加速、棚改暫緩,無論是全國還是青島的棚改數量都逐年大幅下降。
但2023年有了抬頭之勢。
去年底,山東省發布《關于公布2023年我省保障性租賃住房、公租房保障和城鎮棚戶區改造等計劃任務的通知》。在這個名單里,青島2023年的棚改數量大漲了近6倍。
2016年到2022年,青島的計劃棚改數量逐年下降,到了2022年已經降到了2551套,可2023年竄高到了15031套。

03 老舊小區改造達到高峰
城中村改造、棚戶區改造都是拆舊建新,而老舊小區改造則是對老舊小區進行修繕。
青島2023年的老舊小區改造數量也達到了歷史新高。
根據山東發布的《關于公布2023年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的通知》,青島2023年計劃舊改小區473個,涉及3782個樓,137714戶,1109.47813萬平方米。
近四年青島的舊改計劃數量急速上漲,2023年的舊改戶數已經達到2020年的近7倍。
而前幾天召開的2023年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攻堅行動主題系列發布會上也證實了這個數據:
2023年,我市計劃改造老舊小區473個,計劃完成投資64.8億元,面積約1109萬平米,惠及居民13.77萬戶。同2022年相比,項目數、投資額、改造戶數分別增加48.7%、63.6%、49.6%。

04 其他大建設
2023年的青島,不僅有上述3大改造,還有其他一系列大工程、大建設:
重點低效片區(園區)開發建設方面:2023年共謀劃攻堅項目350個、計劃投資980億元,新騰空土地1.8萬畝,新開工建設產業類項目71個、基礎公服配套類項目61個。
市政設施建設方面:統籌推進實施52個市政道路、22個公用設施和10個立體人行過街設施項目,完成投資168.1億元。其中我們熟知的就有重慶路快速路、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第二跨海隧道、山東路一鞍山路立交、唐山路(重慶路至天水路段)等。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大力實施攻堅項目28個,年度計劃投資208.77億元。包括藍谷至膠東國際機場快速通道、沈海高速公路(南村至青日界段)改擴建、董家口至梁山高速公路、青島至京滬高鐵輔助通道、董家口至沂水鐵路等5個重點項目建設。
地鐵建設及地鐵沿線開發建設方面:推進10條地鐵線路建設,三期規劃7條線路完成“三遷一改”,全面進入土建主體工程施工,力爭6號線一期年底實現空載試運行。
公園城市建設方面:建設山頭公園7個、綜合公園7個、口袋公園80個,包括太平山中央公園、浮山森林公園、石老人濱海公園等。

2023首個棚改回遷社區房惠及155戶居民
河灣社區安置區位于王沙路以南、金院路以東,占地40余畝,建設面積約66000m2,回遷安置房395套。在安置區建設中,城陽區科學規劃,倒排工期,建立全過程質量監督體系,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安置房和綜合配套建設,最終,比原計劃提前2個月實現回遷,讓群眾早搬新家、放心回家。
安居,是建設人文生態幸福家園的重要底色。近年來,城陽區把安置房建設和回遷作為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在全市率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提升全區舊村改造安置房建設質量的指導意見》,形成了“黨委領導、為民導向、法治護航”建設回遷新模式,打造了一批高品質宜居新社區。立“1+8+N”的區級、街道、社區三級工作體系,提出黨建引領“五個一線”工作法,創新出臺“13+1”征遷攻堅政策包,優化內外運轉模式,2022年,區級專題調度、現場督導、調研視察160次,協調解決問題90余個,開展入戶宣傳7000余次,居民政策的知曉率、明白率達到100%,有效提升聯合作戰能力。

建立安置房建設回遷民主議事機制,真讓群眾決定社區建什么、怎么建、如何分;組成質量監督工作專班,對工程施工進行全過程監管,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為社區配建“底商+獨立商業”等集體經濟發展用房,引進品牌服務業大項目統一進行運營,促進舊改社區集體資產保值增收。
2022年,城陽區改造完成15個社區,推動8608戶群眾順利回遷,社區個數和居民戶數均列全市第一。2023年,還將計劃回遷12個社區,涉及群眾6621戶,新啟動6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涉及民房4995處,新啟動項目數量居全市首位。大幕已然拉開,在推進城市更新建設、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上,城陽闊步前行。

棚戶區改造意義
1、棚戶區改造能夠有用地處理低收入家庭的住所困難,表現了社會公正、公正。棚戶區居民絕許多都是低收入困難團體,經過棚戶區改造,不只能夠改進寓居環境和寓居質量,并且還能具有歸于自己的房產財物,是針對棚戶區改造中部分低保戶、特困戶收入不高、經濟條件較差的實踐狀況,采納實在有用的方法施行救助,保證這部分人群能夠有房住,然后享用到變革開放和經濟展開帶來的效果,表現了社會的公正與公正。

2、棚戶區改造能夠提升和完善城市功用,改進城區落后邊貌。棚戶區改造首要要處理的是臟亂差相貌和基準設備落后的現狀,經過改造,統籌考慮了工作配套和基準條件的改進,是改造項意圖施行采納招商引資的方法,既節省了縣財務資金的投入,又能夠加速城市基準設備建造腳步,改變城市基準設備條件,完善城市功用,提升城市檔次,使本來落后的城市相貌變為靚麗的景色。

3、棚戶區改造能夠優化配置土地資源,促進土地合理運用。會集連片棚戶區的改造能夠盤活土地資源存量,大極限提升出讓收益、顯化土地價值,同有能夠較好地處理資金投入問題,使稀缺的土地資源得以再生和運用,進一步勃發老城區的生機和生機,提升了城市的處理水平。棚戶區改造能夠添加社會業務,促進區域的工業結構調整。棚戶區改造能夠拉動修建業的展開,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和添加社會業務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