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農村土地征收
征收土地的概念
土地征收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權限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轉化為國有土地,并依法給予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被征地農民合理補償和妥善安置的法律行為。
土地征收的基礎其實就是土地的國有制,我們并沒有擁有土地,而是擁有了土地的使用權,從本質上來說土地還是屬于國家的,國家需要這些土地的時候自然會征收會這些土地,只是需要給予我們其他的不能使用這些土地的補償,雖說了解征收土地是什么意思沒有多大的用處,但是這樣的基本常識我們還是需要去了解的。

土地征收面積以什么為準
征收面積以實際使用統一標準的測量工具,由專業人員進行測量后,由土地所有權人簽名確認后的面積為準。
土地征收拆遷中公攤面積有賠償嗎
在房屋拆遷的時候,房屋的公攤面積是有補償的,房屋拆遷時不能降低被征收人居住環境,應當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條件。
《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三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
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費用,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征收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應當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征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條件。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補償費等費用。

國家能不能強制征收農村土地?
根據《土地管理法》規定,國家在為公共利益需要,可以強制征收土地,包括農村土地。土地管理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農村土地征收的利與弊
一.對農民生活方式的影響
對于農民來說,土地就是其生存來源。土地征用行為的直接影響之一就是鄉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轉變,而這正是直接關系到經濟與社會的和諧發展能否得以實現的重要問題。以湖南省常寧市黃山村和青田村的實地調查為基礎,由金礦征地事件入手。土地征用之后進入金礦工作的村民生產方式的轉變和職業的變遷。調查發現,村民入廠后家庭收入增加,消費結構和家庭耐用消費品的品種與數量都發生了變化。征地入廠之后村民家庭結構、子女教育、閑暇娛樂、社會交往和風俗習慣也都發生了變化。
二.對農民就業的影響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和粗放型經濟發展,巨大的消費和投資的需求被驅動,從而產生更多的就業機會。然而,城市化發展的成果并未最大限度得惠及城市化推進中犧牲最大的被征地農民,特別是在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的困難,使得失地農民成為現代城市中的弱勢群體。互聯網和資訊平臺地高速發展讓我們看到各地因拆遷安置引發的矛盾糾紛案件頻頻高發,被征地農民已經成為了上訪群體的主要力量之一,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他們普遍反應就業矛盾突出、社會保障不健全等問題,這些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那么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等問題將進一步惡化,最終演變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
土地征收對農民有利也有弊,這就需要看政府的政策扶持,及農民自身的個人發展。
而重要的是,政府政策扶持最為關鍵的是征收后的補償利益。征收補償得多,農民的可支配性就越大,對農民來說當然是更好的。

土地征收有什么補償?
第一:土地價格土地是分三六九等的,在遠離城市的農村,土地的價格當然要便宜很多。按照前幾年的農村土地價格,一般是1畝1.5萬元,可能現在會有所提高。可一家的田與地加起來也就只有3畝左右,就算把所有的田與地賣掉也只能有4.5萬元。當然國家對于被征收土地后的農民是有額外補償的,即糧食補貼。具體的補貼標準為每畝每年補貼2000塊,農民可以一次性拿完,也可以分年拿。
第二:享受低保年齡提前被征收土地的農民享有低保年齡提前的優惠政策,具體標準為女性年齡在55歲(含)以上者,男性年齡在60歲(含)以上者是可以享有的,其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在農村老齡化逐漸凸顯的時代,這也不失一種幫助吧。
第三:農作物青苗費賠償不管你是開荒耕種的農作物還是稻田里本身的莊稼,不管是你家的土地是否賣給了別人,只要是你種的莊稼,只要別人把黃土覆蓋上去了,你都可以找村委會要求賠償你的青苗費。
第四:鄉村福利由于土地被征收后大部分是用來建工廠,故而村一級的這時也有自己的工業園區,里面工廠所交的稅收是有一部分作為村里的公共財產的,這些錢就用在了每逢年過節村中會組織相關人員送米送油給困難群眾,對老人也有相關的額外津貼。

土地補償原則是什么?
1、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2、必須保障失地農民生活水平不下降,長遠生計有保障。
征收土地是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征收為國家所有,將集體土地轉變為國有土地,所以在征收土地過程中征地補償款是由國家對失地農民和集體進行補償。
在征收土地過程中國家對農民的征地補償是按照年產值等標準進行的,一般控制在幾萬元以內,很多國家重點工程由于其政策和法律上照顧可能會更低,但是在出讓國有土地的時候每畝地的出讓價可能會達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農民們能獲得的補償顯得就微不足道了,所以征收集體土地的原則必須要保證農民們生活水平不下降,長遠生計有保障。
國家征收土地的補償是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有用途進行補償的,在土地被批準征收之后改變用途的仍然按照原有用途進行補償
1、土地原屬于耕地的按照征收耕地的補償標準的進行補償,即前三年平均產值的倍數來確定補償費;
2、征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土地管理法未作明確規定,只是規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征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定。”
根據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原則,各省都制定了補償的相關規定,大致情況是征收耕地以外的農用地,其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按照征收耕地前三年平均產值的若干倍進行補償,這個倍數會低于耕地補償確定的倍數。
3、征收集體建設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其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按照征收耕地前三年平均產值的若干倍進行補償。
4、征收荒地和未利用地的原則上不予補償。

集體土地遇到征收,征收程序主要包括:
第一步:征地告知
第二步:土地現狀調查確認
第三步:征詢村民意見
第四步:征地文件上報審批
第五步:征收土地公告
第六步:擬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及征求意見
第七步: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報批
第八步: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批準
第九步:辦理土地補償登記
第十步:補償安置費用的支付和土地交付
當我們清楚征收程序之后,這樣就能初步判斷征收方在哪個地方出現問題,爭取合法合理的補償。
農村土地征收有哪些流程?哪些規定?
1. 發部公告,如果要征地要先發布公告,告訴村民,被證收土地的位置,大小,以及用途
2 征詢意見 征告發出后,就會組織村民和村集體經濟組織一起開會,這個主要是聽取就公告,村民和村集體的不同意見,而且這些意見會被記錄在案,國土資源局就這些村民或村集體對征收土地的意見要報批,歸檔上報。
3 要出征地公告,當省或國務院批準征地文件,當地人民政府要在10個工作日在被征用村發布征用公告。
4 土地補償登記,被征用土地在公告規定的時間內,持土地權屬證,到指定的地點辦理補償登記。
農村土地征收錢誰拿
房屋被拆除(或征收)后得到的補償款,是對被拆遷(或征收)人財產損失的一種賠償,理應歸被拆遷(或征收)人所有。被拆遷(或征收)人為二人以上的,按其對被拆房屋所擁有的權利進行分割。房屋被拆除后,其他共同居住人的安置,一般應由私房所有人與共同居住人通過協商妥善安置。

征地補償有哪些種類
(1)土地補償費,是指因國家征收土地對土地所有者在土地上的投人和收益造成損失的補償。按照我國有關政策的規定,土地補償費由被征地單位用于恢復和發展生產,土地補償費的補償對象是土地所有權人,即土地補償費應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2)安置補助費,是因國家建設征收農民集體土地后,為了解決以土地為主要生產資料并取得生活來源的農業人口因失去土地造成的生活困難,而給予的補助費用。這一補助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其他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3)青苗補償費,是指征收土地時,對被征收土地生長的農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土豆、蔬菜等造成損失所給予的一次性經濟補償費用。青苗補償費歸青苗所有者所有。
(4)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是指對被征收土地上的各種地上建筑物、構筑物,如房屋、水井、道路、管線、水渠等的拆遷和恢復費以及被征收土地上林木的補償或者砍伐費等、地上附著物的補償費應當歸地上附著物的所有權人所有。
地征收條件
1.征收土地必須是為了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
2.征地是一種政府行為,是政府的專有權力.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沒有征地權。同時,被征地單位必須服從,不得阻撓征地。
3.必須依法取得批準。征收基本農田、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35公頃的,以及其他土地超過70公頃的,由國務院批準。征收其他土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并報國務院備案。征收農用地的,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先行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國家征收土地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后,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組織實施。
4.必須依法對被征地單位進行補償。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